行业资讯

b体育官方体育app登录入口手机版驰诚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主营业务是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公司自2004年创办以来,始终专注于气体环境安全领域,掌握了“气体传感、气体监测、物联网平台”等多方面的监测技术,并根据所处细分行业的特点及公司现有规模,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总数为96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19项,荣获省级软件优秀产品22项,取得有无线项和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4项,处于有效期内的国家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防爆合格证、消防产品认证、欧盟CE认证、ATEX认证等国内外产品资质认证近200项。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上年度保持一致,没有发生变化;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具体商业模式如下:

  公司主要从事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等主营产品的销售。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客户特定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公司依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新客户的开发、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不断扩大客户群体,从而使收入、利润规模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具体负责公司技术开发工作,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市场需求等确定设计需求并制定设计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产品研发过程分为6个阶段:立项、计划、开发、测试、试产和发布阶段。

  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总结分析行业的发展方向,探索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跟踪客户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分为外购标准件、外购定制件和其他辅材。外购标准件主要包括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主要向国内生产厂商直接购买或通过国内代理商采购;外购定制件主要包括壳体、PCB等,该等外购件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及质量要求,供应商根据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

  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情况和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具体由采购部实施。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库存状况及产能情况确定采购需求,向采购部下达请购单。采购部收到请购单后,根据原材料种类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完成采购订单内部审批流程后,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到货后,采购员交由质管部进行到货检验,验收合格物料办理入库。

  公司产品种类较多,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公司采用订单式与计划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标准化产品、半成品采用计划式生产,生产部根据库存情况与销售预测,制定原料请购计划与生产计划,采购部组织原材料采购及检验入库,生产部根据工序流程安排生产,该模式下有标准产成品和半成品入库。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生产部根据销售订单,领用仓库中的标准半成品及配件,按照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组装生产测试后入库。公司采用订单式与计划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保证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库存备货情况相适应,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及交付期限的要求。

  公司产品销售采取向直接客户销售和通过贸易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以向直接客户销售模式为主,通过贸易商销售占比较小。在向直接客户销售模式下,公司通过商务洽谈、网络宣传、行业展会、客户转介绍、投标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订单的方式开展业务。

  公司贸易商销售模式为公司与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实现买断式销售,再由贸易商销售给终端客户的业务模式。公司对贸易商不进行销售管理,通过贸易商客户开展合作,能够利用其销售渠道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同时,贸易商客户往往具有特定区域优势,能够有效开拓潜在的客户需求。

  公司销售部门负责市场渠道开拓与销售工作,执行并完成公司产品年度销售计划。公司销售部门为客户提供售前技术支持、售中现场调试和售后维护等专业化服务,为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市政、医药等多个行业,提供关键且要求严格的专业安全保障,并深受客户信赖。二、经营情况回顾

  2023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多项知识产权,使有效专利总数达到96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19项,荣获省级软件优秀产品22项;并新增或通过复审多项产品资质,使公司拥有的处于有效期内的国家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防爆合格证、消防产品认证、欧盟CE认证、ATEX认证等国内外产品资质认证近200项;管理体系方面,顺利通过“五星级售后服务体系”认证监督审核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复审。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在高端石油石化、综合市政管廊、燃气安全等业务领域的市场投入,加大传感器业务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研发投入,销售及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程度增加,但在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业务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外部综合因素影响下,公司部分费用投入暂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产出;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低毛利产品短期内在销售结构中占比较大,拉低了公司业务的综合毛利率水平,上述情况造成了公司经营性利润对整体利润的贡献度有所下滑。因此:

  经营业绩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情况加剧和下游客户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势头受到一定影响: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9,762,488.71元,同比增长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00,690.97元,同比下降2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041,286.41元,同比下降9.33%;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同比下降36.00%。截止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为314,609,108.94元,同比增长2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56,455,686.06元,同比增长3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90元,同比增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5.78%、9.33%。主要原因在于:

  (1)经常性损益方面:为应对经济形势,公司持续加大拓展业务力度,积极布局市场、提升研发实力,使报告期内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各项费用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程度增加;同时,受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部分下游客户项目投产计划延期等因素影响,行业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部分费用投入亦暂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产出,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了9.33%,折算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7.58%。

  (2)非经常性损益方面:主要受本期政府补助金额减少和营业外支出增加的影响,导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96.88%,折算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8.20%。

  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5.78%。

  在市场上拓展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应邀参加了第25届中国国际燃气展、双碳目标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高峰论坛、2023石油化工数字化(储运)罐区高峰论坛、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23第八届中国新型煤化工国际研讨会等多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展会或论坛;

  在创新科研方面,除了前述列举公司取得的自身知识产权成果外,报告期内,公司参编的多项行业标准也获得了发布实施,如《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联网系统技术规程》《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天然气管道舱室工程防爆技术规范》《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化管理技术标准》《电气设备电源特性的标记安全要求》《电工术语爆炸性环境》等团标、国标。

  这些行业活动的有效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夯实了业务开拓的行业及品牌基础。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用于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属于“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代码:C4021),公司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行业代码:C3983),均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

  公司行业主要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此外,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行业自律组织,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司生产的气体监测设备,主要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燃气、隧道等领域的气体监测,由于监测仪器主要涉及可燃气体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生产企业须获得国家授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认证、消防认证、防爆认证等资质证书才能够进行产品生产。

  获得以上资质认证的周期较长且认证费用高,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导致进入该行业的资质壁垒较高。

  气体监测设备行业集成多个现代科学与专业技术领域,包括分析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材料化学技术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此外涉及各个下游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参与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来完成硬件、软件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从而在技术层面持续保持并逐步扩大竞争优势。上述特点意味着气体监测设备供应商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完善成熟的研发机制和研发模式,从而为技术成果的高效产出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由于气体监测设备行业涉及多项专业技术的协同研发,且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多样,因此对供应商的定制化开发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能够充分运用各领域专业技术的研发管理体系,使各类专业技术能够高效、快速融合并应用于产品开发流程中。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取深厚的技术储备,也难以建立完善的研发和管理体系,进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面临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

  气体监测设备具有技术含量高、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供应商需要根据下游客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仪器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客户通常在采购环节对产品的精密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出严格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加青睐在市场中已经具备较强品牌效应和较高知名度的仪器厂家,并且倾向于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导致新的行业参与者难以介入。

  此外,由于气体监测设备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征,导致相关产品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对原供应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往往由原设备供应商继续承担。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气体监测行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伴随着各项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加速融合,行业内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气体监测设备在各个下游领域逐步实现广度和深度应用,以及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等因素均对仪器产品的性能、寿命、精度、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行业参与者必须不断吸收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较强学习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跨学科技术人才,打造高端技术团队,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研发创新。

  目前,国内外高端气体检测领域相关的研发、设计人才较为匮乏,需要企业进行自行培养和多方引进。因此,具备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对于本行业新进入者而言,本行业存在较高的人才壁垒。在短期内集聚、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始终保证技术团队的稳定发展难度较大。

  (1)从细分行业来看,仪器仪表行业是制造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仪器仪表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和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工业气体安全监测领域,气体检测设备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环保、农业、装备制造业、燃气等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行业,物联网云端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监测个人在作业环境中的气体浓度、火灾、人员健康状态等,实现人员定位、实时报警、语音通话、数据可视化、人员监管、大数据、设备管理,重点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化工、冶金等大型工业环境,保障危险工业现场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民用气体安全监测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的,城市用气和居民用气日益普及,气体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智慧燃气、综合市政管廊、消防安全等全面纳入国家应急管理平台体系,气体报警系统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国产替代角度分析,仪器仪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中国智力创造”的关键和核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基石,在高端产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高度

  重视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通过智能制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十四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等产业引导政策,对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在不断加速,国内仪表产品在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仪器仪表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国产替代契机。当前,国内安全仪表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据,特别是在高端行业,如石油、炼化、海油、半导体、罐区、船级、管道等领域,几乎是国内产品的空白区。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政策的逐步落地,高端行业安全仪表国产替代的进程逐渐加速,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3)从安全刚需角度分析,80%以上的爆燃安全事故和气体泄漏相关,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近几年,随着十四五规划、智慧城市、智慧管网等行业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如新《安全生产法》《“十四五”智慧应急规划》《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新政策的发布,智慧市政综合管廊、城市生命线、智慧燃气、智慧消防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逐步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这些安全监测平台涉及燃气、供排水、热力、交通、危化品监管、综合管廊等多个领域,国内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领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安全类仪器仪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安全责任体系更加明确,法律法规对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加大,政府、企业、个人都更加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已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刚需,安全仪表行业迎来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持续性需求,驱动着安全仪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传感器逐渐由传统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传感器市场也日益繁荣。

  传感器是物联网、人工智能最核心和最基础的环节,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日益得到行业内的重视,传感器在国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中明确列出了我国各重点产业急需突破的主要产品和技术,其中有7个领域共计含有25项“传感器”相关产品与技术,涉及制造、电子、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行业,还涉及气体、振动、压力、流量、超声、图像等多种传感器门类。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先后印发了《实施智能传感器三年行动指南》《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着重提出加快提升高端传感器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鼓励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普及和发展。

  伴随着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升级,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气体、压力、流量、温湿度等各类传感器的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提升,全球及中国的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传感器专家网报道,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840.5亿美元、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32.9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036.7亿美元、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89.3亿美元;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096.9亿元、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190.2亿元,预测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324.9亿元、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429.6亿元。近五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和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01%和8.72%。国内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一代智能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在向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无线传输等方向迅猛发展,也意味着国内传感器产业正在向MEMS传感器、柔性传感器等新工艺、新材料、

  气体传感器是传感器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可以将气体的某些信息,包括浓度和种类转换为可以作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声、电、光或者数字信息的装置,用于现场采集空气数据。通过气体传感器将气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串口通信,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处理。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及整个气体监测系统的核心,对气体监测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影响着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历程。

  气体传感安全仪表与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工业过程的安全与效率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以及国家人民对环境和健康的日益重视,气体传感器成为2022年中所有传感器种类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已跻身前十。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健康中国行动等多方面鼓励性政策的推出,为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近些年在智慧工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场景需求剧增下,气体传感器开始大幅度拓展应用范围,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工业过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医疗等众多行业,加之“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黄金时代”即将来临;绿色节能、碳排放监测、分布式储能安全等相关业务增长潜力巨大,相关机会在未来几年会逐步得到释放,给气体传感器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需求。

  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全社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深入将带动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气体传感器也迎来了从工业领域加速向消费领域溢出的机会,将拓展出更多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当前气体传感器下游的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汽车电子、智慧医疗等智慧生活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将释放大量的传感器需求,这也将推动气体传感器行业的稳步增长。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环保、安全意识的提升为整个气体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多为朝阳产业,市场需求具有良好成长性及可持续性。三、未来展望

  气体监测仪器仪表按检测原理包括催化燃烧式、半导体式、热导式、红外线吸收式、电化学式等类型。随着气体检测产品应用场景逐渐深化,半导体式和催化燃烧式的气体检测仪器将凭借价格优势占据低端市场。

  电化学传感器和检测仪器具备体积小、功耗低、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等特点,在低浓度有毒气体、有机蒸汽、酒精气体和氧气的高精度监测领域具有突出的综合优势。红外线吸收式的气体检测仪器凭借精度高、选择性好、可靠性高、不中毒、不依赖于氧气、环境干扰因素小、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监测各种易燃易爆气体。随着下游客户对于产品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化学式和红外线吸收式的气体检测仪器占据更广泛的中高端行业市场。

  近几年,我国的微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高密封、特种加工、集成、薄膜、网络、纳米、激光、超导、生物等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在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行业背景下,下游客户向气体监测设备供应商提出了更快、更准、更稳的要求,如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样品量更少、检测微损甚至无损、遥感遥控距离更远、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无污染等,气体监测设备向智能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成为行业主要趋势之一。

  气体监测设备智能化是指在气体传感器中嵌入微处理器,使仪器具有自动校准和故障显示功能。在软件设计上基于模糊理论和神经元网络,实现对气体种类的识别和浓度的推断。气体监测设备复合化是指气体检测仪器致力于能进行多参数测试,多种气体检测,如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同时测试气体的浓度、压力、温度和流速等,从而更全面地反映被测气体在特定环境中所显示的特性。(2)气体监测设备与物联网技术进一步融合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驱动力。当前,信息产业正处于由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技术持续创新并与工业融合,推动了传统产品、设备、流程和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进程,加速重构产业发展新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传感器、新一代信息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突破,物联网下游应用热点逐步成熟落地,物联网迎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在行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气体监测设备与物联网技术进一步融合。(3)国内厂商加大气体传感器研发投入,完善产业链布局

  我国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内企业主要为贸易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主要代理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由于传感器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国内传感器产业呈现低端过剩、中高端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因此生产型气体监测设备供应商多采用进口品牌的传感器模组,国内传感器技术滞后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新型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在政策的鼓励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下,国产传感器市场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种类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壮大。未来仪器仪表将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目前,固定式探测器、便携式检测仪、报警控制器等气体安全监测类仪器仪表广泛应用在环保、石油、化工等行业,监测生产现场的气体环境,防止因气体泄漏引起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保障生产

  安全。随着安全管理的升级,气体安全监测逐渐由单一的产品向城市智慧管廊安全监测、城市生命线工程、工业智慧安全综合监管等领域创新发展,气体安全监测仪器也由选配设备变为必备设备,且对设备性能和功能要求不断提高,气体安全检测仪器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气体监测仪器仪表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技术、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提高。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Gas Detection Equipment Market Size Report,2021-2028》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气体监测设备市场规模为40.6亿美元,预计从2021年到2028年,将以9.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对紧急响应、水力压裂和泄漏检测等情景的气体监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增长。此外,保护工人免受有害气体侵害的需求正在提升各行各业对气体监测设备的需求。

  传感器作为仪器仪表的核心器件,其性能及输出信号的处理和终端计算能力的性能决定了仪器仪表的性能。近年来,受工业气体检测、环保、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市场需求的持续带动,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606.30亿美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358.1亿美元,占总体规模的22.3%。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国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到各企业单位及负责人。安全监测产品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得到监管部门和客户的高度信赖及认可。对于气体监测仪器仪表已经从是否具备检测设备的“数量性”要求,提升至准确、有效地反映监测和预警效果的“质量性”要求,这一转变导致行业门槛升高,缺乏技术和专业性的企业获取订单的能力下降,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此外,随着气体监测仪器仪表产品与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客户的需求从单点报警功能逐步提升至系统化全面预警监测,尤其是大型优质客户需要构建体系化的安全监测远程控制系统,对生产企业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储备、技术积累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小规模的企业较难满足,因此产品单一、技术储备较少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市场。

  公司秉承二十年的技术积累,从市场客户需求出发,采用密集型和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气体安全监测仪器仪表方面以努力提高市场份额为目标;加大对智能传感器相关技术的投入与产出,实现多原理传感器的新突破和技术跨越;持续以仪器仪表和智能传感为核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切实解决客户气体环境安全需求的系统监控管理平台,与传感器形成前后两端产业链延伸的两翼齐飞,进而提升智能仪表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培育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回报广大投资者和支持者。

  1、公司治理方面,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与贯彻,持续收集监管规定变化及警示案例,根据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持续修订完善公司相关制度,为公司规范运作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公司董监高及关键岗位人员积极参加证券监管部门举行的培训学习,邀请证券、法律及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规范运作培训,加强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与学习,强化公司全员合规意识和履职能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规范治理;时刻牢记上市公司对社会公众所承担的治理及信披责任,做好投资者关系等工作,以真实、良好的业绩回馈投资者。

  2、营销管理方面,计划通过促增长、促管理、促战斗举措,打造规模化可持续快速增长能力;通

  过市场策略、激励政策的优化完善,扩大业务布局;通过降成本、降库存、降费用实现全面降本;通过组织调整、流程制度和管理优化,使得组织、流程、人员等能够高效运作起来,实现管理增效,共同促进业绩规模化增长。

  3、供应链方面,将努力提升业务全面支撑能力、服务及时性能力和全面质量提升保障能力;继续推动沟通信息化、目标责任化、工作流程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硬件支持方面,将重点完成SMT产线配置、家报产线产能提升、新车间的规划实施。

  4、研发与创新战略方面,坚持基于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成本领先战略,从外观、功能、性能、价格、服务、认证等六个方面发掘产品差异化的出发点,从市场研判、技术提升、成本控制、工艺优化、资质认证完善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推动产品创新化、国际化、高端化;持续优化完善与公司产品应用相关的物联网平台、安全监测平台,满足和发掘市场的未来需求。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布局、积极参与科技项目和标准制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5、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推进全流程质量管理方法,实现集团化质量管理,并协同各部门通过实施MES项目,优化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管理,满足公司大客户对产品追溯的要求。

  6、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逐步优化责权利清晰且符合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构建人才引入机制,启动行业人才库建设,搭建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对内公平、对外竞争的薪酬发展体系及福利保障机制,促进绩效考核向绩效评估管理闭环转化,择机进行人才激励,构建并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需要。

  公司所处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和智能传感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周期和环境的波动可能影响公司下游客户的需求,并对公司的主营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四、风险因素

  公司于2023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向智能仪表产线智能化升级项目。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面临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政策调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面临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及内容,研判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保障存量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市场、与新客户对接,缩短验证周期,增加客户储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